收到陈和平新近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文集《人生驿站》,心里很高兴也很激动,当我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静静地阅读完,心里一种按捺不住的情怀,如腾起巨浪的海潮,如撼动山川的风雷,又如夜空静谧的星辰,又如舒畅流转的溪水,让作家那犁耕久远年代的美好记忆,那跋涉壮美山川的生活感念,那探索生活真谛的人生悟彻,那透悉人生命运的人物专访,像一群心灵放飞的白鸽,一次次翱翔于作家灵魂的天空,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道,横穿历史的涧底,放亮自然的原野,存寄社会的写真,濡润着我久久无法平静的情感。这或许就是文学艺术,以一种空前绝后的魅力,不断启迪着人类千百年来无法舍弃血脉之中荡漾的一种思想与一种情感。而作家陈和平的《人生驿站》就是以艺术的一种自然与深邃,以人性的一种高度与光芒,以思索的一种锐敏与理智,悉经情感的经幡,吹奏出的一曲回荡天地的人生音韵。
陈和平是一位大家公认和熟悉的以写警匪题材见长的作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在绵阳、四川、乃至全国的文学圈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300余万字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发表,1993年出版了自己的法制纪实文学集《向共和国总理报告》。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二级作家、中国铁道文协会员。我与他相识相交多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文学创作上如终保持着一种旺盛的精力,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敬业的精神,一种执著的信心。可以说这是他的一种生命的获取,也是他的一种人生的信念,更是他多年来留给我的一种最珍贵的记忆与财富。从他的身上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生命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是那样的充满生机,在岁月与记忆的磨砺中是那样的张显活力,在审视与求索的沉思中是那样的倍增光华……陈和平为人坦荡、心怀磊落、天资聪惠、才华横益、性格刚毅、情感丰富,他有着深厚的历史沉积,广博的文学修为,丰富的生活历炼,敏锐的社会洞悉力……这一切的一切,让他无论在小说、散文、杂文、随笔的创作上,还是在报告文学、人物专访的写作上,都让其作品具有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亮丽的社会光环,含蓄的生活意韵,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是收录在《人生驿站》文集中的作品,更是以一种真实、以一种情感、以一种隽秀、以一种新颖、以一种力道攒射人心。
陈和平的这本《人生驿站》文集,分为《富村驿话》、《风中角铃》、《品位生活》、《岁月如歌》四辑,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他一生热爱生活的见证,也是他一生倾情文学的注释。作家以非常平静的心情,以非常朴实的心态,以非常清晰的心绪,站立于艺术的高峰,着眼于历史,根植于生活,放亮于记忆,感动于生命,以一腔灵动的心血,不断在人生的长河中打捞,用意象纷纭的抒情手法,以个生张扬的跳动语言,形成了自己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特别是作家借用一种散文语言根养的柯枝,放纵自己的情绪与情感,烙印自己的思索与思想,畅怀自己的心情与心胸,让自己的散文在一种自然的生活切入中找到了入口,托放心志,驿动心灵,感念真情,抒怀生命。
透析《人生驿站》,作家在第一辑《富村驿话》中就以超越时空的记忆,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故乡悠远古朴的油画与一曲曲在生命中久久回响的歌吟:在《夜宿鸭儿篷》中“永远牵挂的赶鸭人”让我们从此记住了盐亭乡下老百姓的无私善良和热情好客,自然纯朴和乐观向上。在《盐亭人的待客之道》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盐亭人的敦厚、热情与一种纯美的乡风民俗。在《中秋吃煎饼》中不仅让我们对“婆婆烙的煎饼”充满一生的回记,而且对“婆婆”这位盐亭乡下勤劳的妇女充满了深深的钦佩。在《盐亭夯歌》中让我们对那种回响在盐亭乡村的民间号子:“哟嗬哟喂佐嗬嗨”、“哟嗬赫,嗨耶佐”深深铭刻在了心中……作家没有极度的夸张,也没有费墨的浓彩,而是让记忆如小溪的流水娓娓溢出,让情感如一绺阳光温暖身心,让思想如奔驰的马蹄跌宕起伏。读来身临其境,催人泪盈,足见作家在其散文上的修为。
陈和平有着丰富的人生的阅历,他当过兵,干过铁道局的工作,也当过新闻记者,特别是他的人生足迹遍历过祖国许多的山川与河流,所到之处都染情于胸,聊慰于心,留存于文。在《人生驿站》第二辑《风中角铃》中,那些根植于生命与记忆底板之上的人生悟彻,像一层层湖面轻盈的波纹由近及远,又像一朵朵漫游于心空的云彩经幡翔集,更像一幅幅染指于自然色泽的风景辽远恢弘。作家在《拜谒泸山十三殿》以细腻的笔法,如此表达出了一种超然的心境:“如果说,邛海是风姿绰约的华丽美妇,那泸山便是深藏闺中的小家碧玉。观邛海如饮一壶浓烈的酒,而谒泸山便是品一杯悠香的茶。”当作家从下至上游历了十三殿之后,以娴静美奂的文字,带着读者一起穿梭往来于历史的长廊,感受着一种古朴的凝重与厚实,于是感怀心志:“站在山顶,邛海波光泸山秀色一览无余。远处西昌市区楼房鳞次栉比,近处泸山红墙黄瓦仙气缭绕。西边的安宁河如丝如黛透迤而来,绿色列车如游龙穿行在成昆铁路。试想,西昌漫水湾卫星发射中心‘神五’升天的现代文明,与泸山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你不觉得其妙无穷吗?”游记散文的精妙之处在于呈现自然原生态的浓情景观与文化底蕴,在于直面心灵对山水的一种怀远的依存,在于超然感悟生命所呈现的不同形式。以此来看《人生驿站》中的游记散文,就不难发现作家激情汹涌,才思敏捷,观察入微,思索缜密,在文字的游历中彰显出一种人生洒脱超然的艺术境界。作家在《北戴河海滨纪游》中留存心底的一大遗憾,竟也是一种美好的温暖。在《北京逛大观园》却感受着《红楼梦》托举民族文化千年流远的艺术魅力。在《追忆千佛杜鹃花》中悟到“望帝杜宇化成的杜鹃鸟与开明妻化成的杜鹃花,原来是融为一体的精灵。”特别是作家善于思考历史,善于捕捉现实,善于唤醒心志,这就成为了他游记散文的一大创作特色。我们会从《罗江鹿头山庞统庙》、《南梁北魏曾在绵阳激战》、《李调元故居探踪》、《绵阳宋哲元陵园》等篇什中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生活是文学艺术根植的泥土。陈和平非常勤奋,也非常热爱生活,他在第三辑《品味生活》中的散文篇章,就是他发自己内心真诚的音韵。在《找回感动》一文中,早就让我陷进了作家找回的感动:“面对悠悠远远的地球历史,面对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我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发生了震颤,从里到外的肌肉都悸动起来,心口子还隐隐作痛,久违于我的感动不期而至。”是的,这一辑的散文是陈和平在散文艺术造诣上的实力展示,因为他的散文视觉更加开阔,触碰的层面更加错落有致,思想与情感更加奔突跌宕,张扬的个性也更加亮丽多姿……在他的笔下总是沧海桑田,人间正道,总是日月如梭,宇宙无限,总是竖琴抚歌,音韵曼妙。无论是《寻找地球第九洲》所折射出的思想的火花,还是《奋飞的铁路,改革的翅膀》所托起的阳光;无论是《喊出了人心的心声,作出了历史的选择》所倡导的传承,还是《粮票上的一段特殊记忆》所留存的故事,包含了作家一腔难耐的真实情感。然而,作家并没有在散文学的创作上放弃一种张扬男儿血性的讴歌:“我想,每一个人,都好象一只鹰,最终都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独自在生活中闯荡,并会在某一处天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天地间的勇者。”(《我是鹰》),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一种温馨:“常言道:无酒不成席。在酒席间,以拳劝酒,以酒助兴,气氛融洽,其乐无穷……不但多喝下去不少酒,而且还联络了感情,交流了文化知识,了解了民风民俗。”(《酒文化中的四川拳经》)。陈和平是一个很坦怀的人,也是一个很正直诚恳的人,他对生活永远充满着一种乐观开怀的心境。因此,也让他的散文在生活与艺术上形成了一种相趣成映的统一。
进入《人生驿站》第四辑《岁月如歌》,这是作家的人物专访文章,也是作家艺术成就的一种积沉与突现,陈和平为人谦和,待人热情,又特别勤奋,有许多真心朋友愿意与他交往与交流,为他在人物专访上的建树铺就了一条更加阔绰的道路。在这一辑里,他专访了许多名人,如王右木、邓稼先等;专访了许多著名作家,如克非、吴恩易、文然等;专访了许多著名画家,如李武成、何多俊等;还专访了许多民进会员……使他这本《人生驿站》文集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史料价值。可陈和平却说,这只是对自己在文学上追求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在这里我也没有必要去过多的评判与评价他的专访文章,就留与读者去体味与感知。
如果站在文学艺术的高度来全面审视陈和平这本《人生驿站》文集,尽管作家也做到了散文的细腻,描写的质朴,但由于作家在艺术修养上的价值取舍存在一定的偏差,加上个人情绪写作的使然,一方面造成了文集中一些散文,在结构上的单一,在语感上的直白,在情感上的浮燥,这样就缺失了散文的博大与厚重。另一方面作家在题材的开掘上也努力在向历史、社会与自然的多层面拓展,由于切入的角度与把持的心境不能意念随和,不能收放畅然,不能花开万里,就很难做到“量体裁衣”的贴切,也必然造成散文的音韵与气息的阻塞。我想这些都不能否定与替代读者对这本《人生驿站》文集的喜爱与认可。陈和平很有才华,也很有才情,是一位值得敬重的作家,他的散文也好,人物专访也罢,已让他在文学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树起了自己的旗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相信他必将在今后的创作上,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精美的散文,更多精彩的人物专访。在此,让我们在祝贺的同时满怀期盼吧!
2012年1月10日匆笔于绵阳